close
大三上經濟學時讀過機會成本這段課程,但是畢業就忘了。只記得那年上課時,經濟學老師很感慨的說,他弟弟大學畢業後結果跑去拉保險,那他爲什麼不是高中畢業就去呢?哪種機會成本比較高?
當然這是很難論斷的。但是自己出了社會,才深深感覺這真的是很厲害的一門學問。機會成本的計算是無時無刻不存在的,即使不用錙銖必較,但是我們在做每一個選擇,放棄一個選擇,其實都有代價的產生,只是你如何考量,選擇機會成本最低的決定。
很多PM往往搞不清楚如何選擇與捨棄,上市一個產品以為全部都做最安全。搞一堆campaign,弄了TVCF,買了通路的hotspot,還加上代言人、公關活動或是記者會之類的,整個月好像轟轟烈烈,但是你不回去看看已經紅字的P&L,還自我感覺良好沉醉在campaign做的很成功很風光的假象中。事實上,產品賣出去賺到的錢,早就被通路佣金、媒體購買,還有一堆來喝茶的記者大人的花費所侵蝕一空。最後只好安慰老闆,我們增加了awareness。
在職場工作本身需要計算機會成本,其他人際關係與大大小小的決定其實都會產生機會成本。職場上因為選擇產生的得與失,很多都是在轉眼之間。有時候爭取來的東西顯而易見,但在過程中付出或產生的成本容易被忽略。尤其往往無法用實際的數字即刻與可見的評估,更容易讓人忽略而沉迷於追逐表面的勝利,事實上在職場中,很少是你能整碗捧去的。當你停下來,冷靜想想在這背後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,也許你就更容易明辨哪些值得去爭取,哪些你要學會適時放手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